问诊上海家化人均工资秒杀同行,市值被后辈
文秦晓鹏
编辑刘肖迎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拥有“日化中的茅台”之称的上海家化连续被同行小辈超越,股民哭得好大声。
上海家化输给了同行,也输给了自己。年2月19日晚间,上海家化披露了年年报,这份年报也浇灭了上海家化重返巅峰的愿望。
01
日化中的茅台坠落
上海家化年年报曾表示,公司管理团队将力争年的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的增长,2月19日晚,公司年年报公布,上海家化全年营业收入为75.97亿元,增长幅度为6.43%,与上年10.01%的增长率相比,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
更令人窒息的是,扣非净利润3.80亿元,同比下降16.91%。这份年报,可以说浇灭了投资者盼望上海家化重返巅峰的热情。
上海家化,是六神、美加净、双妹、佰草集等国货品牌的拥有者,曾经的国货之光,拥有年历史的本土企业。
俗话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自年上市以来,上海家化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稳健,营收的年度复合增长率为10.28%,归母净利润的年度复合增长率为11.95%。
市场偏爱确定性高的公司,上海家化成了大白马。从年到年,股价最高上涨65倍,甚至有“日化中的茅台”之称,投资者除了享受股价上涨的收益之外,上海家化年年分红,分红率超过30%。
上海家化月K线可是,有的大蓝筹蓝着蓝着就绿了。
平安入主、管理团队大换血、两方互相指责,上海家化的收入增速开始下滑,净利润大降90%,市值也一跌再跌,直到年,收入和利润恢复增长,这段黑暗时光才结束。
可好景不长,上海家化再次陷入困境。
年9月,上海家化的市值被上市不到40个交易日的丸美股份超越,年1月,上海家化市值又被珀莱雅反超。
截止年2月20日收盘,丸美、珀莱雅和上海家化的市值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
头把交椅如果输给了品牌更强、规模更大、历史底蕴更厚的公司也就罢了,偏偏两个品牌都是小辈儿,两者的收入之和也还不到上海家化的六成。从股价堪比茅台到被两个小辈儿超越,恐怕没有比这更失尊严的事了。
这其中固然有新股炒作的因素,但观国外成熟市场中的高端护肤品、化妆品公司,如雅诗兰黛、资生堂、欧莱雅,个个和珀莱雅、丸美一般,股价态势昂扬向上,只有上海家化像个异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市场青睐规模更小的丸美和珀莱雅呢?
02
人均工资秒杀同行
最直接的原因是净利润率。
年,上海家化的净利率为7.33%,略小于上年同期7.58%的净利率,但与同行相比,差距就大了。
三家公司中,丸美的净利率最高,近几年的平均净利率达24.38%,远高于上海家化。珀莱雅的平均净利率为10.62,和上海家化相差不多。需要指出的是,年前三季度珀莱雅的净利润中几乎没有非经常性损益,上海家化的非经常性损益较高。
如果以扣非后的净利率比较,上海家化将远逊于珀莱雅。净利率低就是赚钱能力弱,也难怪上海家化不受待见。
市界统计了三家公司的毛利率,虽然排序上与净利率并无区别,但差距上并没有那么大。
这反映出,上海家化的净利率低于同行,主要由公司费用原因造成的。
wind数据显示,近三年,上海家化的人均年薪分别为29.34万元、30.37万元、31.72万元(年数据为市界根据wind的算法计算)。而赚钱能力更强的丸美和珀莱雅年的人均薪酬分别为13.8万元和11.64万。
上海家化待遇一直很好,人均年薪基本在25万元以上。年以前,上海家化的生产人员比例约20%,销售人员居多,平均工资高也正常。如今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数量基本持平,占比约40%,平均年薪仍然高达30万元。
一个重要原因是,年上海家化收购了婴童用品品牌汤美星,汤美星在英国和摩洛哥都有生产基地,员工数量众多,而国外的生产人员待遇普遍较高,必然会拉高生产人员的整体薪资水平。
除此之外,上海家化的管理费用率也明显高于另外两家4到6个百分点(此处用的是年前3季度的数据,上海家化全年的管理费用率更高),而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支出基本占了一半。
当然,市界并非主张压缩员工福利以增厚公司的利润,而是凡事应该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
上海家化的人均创收从年的万元,降到了不足万元,近两年虽有回升,还是远低于以往,在这种情况下,工资不降反升是否合理?
03
品牌驱动?渠道驱动?
年年底,前维达国际CEO张东方接任上海家化董事长之后,为公司制定了“品牌驱动取代渠道驱动的战略”。
也是从年开始,上海家化的销售费用率开始上升,从30%多提到40%以上的水平。年,公司销售费用32.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03亿元,销售费用率为42.18%,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53个百分点,这也是本年度扣非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位于上海的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从数据上来说,远高于丸美,比珀莱雅高出约3个百分点,远低于拉芳家化。
不过渠道的建设是以前的欠账,以往上海家化以百货、商超为主渠道,如今渠道扩大到母婴专营店、化妆品专营店,甚至是农村直销车覆盖的乡村网点,年上海家化又重构了电商部门,增加了线上渠道的费用投入。
这些属于必要的投入。
也有一些投入显得不是很有必要,比如六神花露水,本就是消费频次复购率都高的快消品,在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73%的情况下,年又请当红偶像华晨宇做代言人,性价比是否够高呢?
就结果而言,上海家化的渠道驱动策略仍持续进行着,那么研发先行、品牌驱动呢?
产品硬,品牌才有力量,品牌复苏之路需要有研发的投入,年,上海家化研发投入增加约8.9%,占收入比重为2.41%,微增0.06个百分点。上海家化的研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向来很平稳,从未超过3%。
上海家化想重登顶峰,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