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5岁女孩被这种虫子咬瘫痪了夏季要
摘
小女孩被虫子咬到后瘫痪,竟然还有这么危险的虫子!
你家孩子有被小虫子咬到过吗?
不知道为啥,蚊虫总爱叮我家孩子,为了防止孩子被叮咬,我是各种招数都试过了,可虫子就是赶不尽,杀不绝,躲都躲不过。
如果只是蚊子叮还好解决,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孩子被什么叮了。如果虫子携带细菌危害到宝宝,那麻烦可就大了。
最近国外有一位5岁的小女孩,就被不知名的虫子咬到了,结果导致孩子瘫痪!
刚看到新闻我是不相信的,结果点开越看越觉得恐怖。
杰西卡的女儿凯琳今年5岁,是个活泼好动的小姑娘。
周三早上凯琳起床时,腿一软下床时摔了一下。妈妈以为女儿早上刚醒还迷糊着呢,也没多留意。
吃完早饭,杰西卡给她女儿的梳头时,她发现到凯琳的讲话有些含糊不清,并在她的头发里发现类似虫子的咬痕。
她怀疑女儿的口吃不清可能和这个咬痕有关,于是急忙把女儿送到急诊室。当天检查是凯琳已经出现暂时瘫痪,不能讲话的情况。
经过验血和CT扫描,医生诊断凯琳患有蜱瘫痪。这是因为蜱虫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出一种神经毒素,它会导致被叮者出现肌肉麻痹现象。
听了医生的诊断,杰西卡回忆到,“前一晚我们去看了场球赛,她的表现很正常。”
“我们回到家,洗了个澡,洗了头发,什么都洗过了,可我从来没发现有蜱虫。”
直到今天早晨,当我给她梳头时,看见了一个咬痕,然后我在咬痕的周围找到了一个虫子。
我立即打电话给我在伊拉克的丈夫,她在电话里紧张得抓狂,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他告诉我,把虫子放进塑料袋里装着,直接带着女儿去急诊室,然后把那只虫子交给医生。”
医生检查了杰西卡带来的虫子,确定是蜱虫。而女儿的病也是因为这只虫子引起的。
好在现在蜱虫已经清除,医生保证,凯琳的症状将在12到24小时内得到缓解。
经历过病痛让杰西卡意识到蜱虫的危害。于是她在网上分享了她的故事,希望能警告父母要检查还在周围是否有蜱虫。
因为如果不尽快抓住它,可能会导致呼吸衰竭,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死亡。
小小的虫子,竟然让一个活泼的孩子“瞬间”瘫痪,危害这么大,也是给我们做父母的敲了个警钟。孩子身上出现不正常的咬痕,一定要注意。
这种蜱虫很多人都很陌生,估计听都没听说过。但它的“厉害”程度可远超你想象。
7岁男童豆豆,妈妈在给孩子梳头时看见孩子头上有小黑东西,就直接拔掉,之后却看到似乎是虫子的腿在动,这才意识到孩子头上是个活物,可虫子已经“陷进”孩子头皮里了,没办法医院就诊。
医院时,豆豆叮咬的部位已经出现红肿,经B超检查显示皮下有异物。
医生用酒精刺激蜱虫长达一个小时,而后用烟头轻轻烫蜱虫外露的部位,最后在无菌操作下,进行了头皮切除术,这才将蜱虫摘除。
巧的是,医院不久前还接诊过2名被蜱虫叮咬的孩子,分别是2岁和5岁的女童,但都没豆豆的严重。
(人民网)
想想都后怕,因为一个小虫子,还这么小的孩子就切除了头皮,可想而知这蜱虫有多“厉害”了。
就在去年夏天,李女士的女儿也遭遇了同样的事。
李女士回忆说,孩子2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出事前带着孩子出去玩,回来时发现女儿头上有个小黑点,她说:“开始我以为烂了结痂了,后来一看有类似虫子的脚。”
这可不是什么其他部位,而是在孩子的头上,看样子虫子都钻了进去,妈妈一下慌张起来。
医院,告诉医生说:“孩子的头顶不知道是被什么东西给咬住了。”
医生看到孩子的头顶有一颗西瓜籽大小的黑点。经过鉴定,这是只蜱虫。
医生:“可不敢轻易自己往下取。自己取的话,蜱虫的头部会残留在皮肤内,造成体内的毒素大量释放。”
听医生这么说,李女士松了口气,庆幸当时没硬取。
医生介绍,蜱虫本身携带多种病毒细菌,会咬破皮肤吸血,造成溃疡发炎,严重的甚至会感染脑炎致人死亡。
好在孩子头顶的蜱虫已经取出,检查后没事就能回家了。
(腾讯网)
什么是蜱虫?让孩子们都惨遭它的“毒手”。
蜱虫是一种会吸血的小型节肢动物。身体呈现椭圆形,没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吸血后身体会膨胀变大。
一般蜱虫大小在2~10mm之间,大点的可长到30mm。蜱虫最喜欢待在温暖、潮湿的草地、灌木丛和森林等地方。
为什么蜱虫总叮孩子的头部?
蜱虫口味比较挑剔,喜欢找嫩的地方下口。
所以被叮咬的大多都是儿童。而高危人群为留长发的小女孩,蜱易于隐藏在头发中吸食头部鲜血。
在接触3天后,蜱开始分泌可引起瘫痪的神经毒素。
接触后4~7天可出现症状。蜱瘫痪发病的高峰时间为蜱交配季节:4月至6月。
如果不注意被蜱虫咬到,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
当蜱虫叮咬吸血时,大多无痛,所以不易被发现。最严重的可导致孩子瘫痪。
但也有些不易察觉的症状如:厌食,嗜睡,肌肉无力,眼球震颤等。
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皮疹、头痛恶心等各种不适症状。
发现被蜱虫咬到,该怎么办呢?
1、发现蜱叮咬皮肤时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及防止口器折断在皮内。可用乙醚、氯仿、旱烟油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
2、去除蜱虫后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如发现蜱虫的残留物断在皮内要手术切开取出。
3、在伤口周围用2%盐酸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也可以用人用胰蛋白酶u加生理盐水mL湿敷伤口,能加速伤口的愈合。
4、出现蜱麻痹或蜱咬热要及时进行抢救。如创面有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
如何预防这类“粘人”的蜱虫呢?
1、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杀虫剂。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2、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林区或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衫,扎紧腰带、袖口、裤腿,颈部系上毛巾,皮肤表面涂擦药膏可预防蜱虫叮咬,外出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3、特别是夏天,是我们外出旅游的好季节,但到野外游玩时,要注意别去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避免被蜱虫咬伤。
夏季虫子最为躁动,除了上面说的蜱虫,还有一类最为常见的虫子,它隐藏在我们天天晚上睡的凉席中,被子里或是枕头上,它就是螨虫。
之所以要提防螨虫,是因为它是随着我们的移动而移动的。哪里有人生活,哪里就有它。
可别小看螨虫,它咬起人来可是很“疯狂”的。这不,张女士就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螨虫的“厉害”。张女士的女儿9个月大的时候,她发现宝宝头上长出几颗红疙瘩。
张女士回忆说:“当时以为是被什么小虫子咬了,第二天肯定就好了。没想到后来孩子头上、脸上、手和脚都开始长红疙瘩。”
可把她吓到了,赶紧医院,并按医嘱买了药,每天按时给宝宝擦。
那段时间张女士是又着急又担心,可是擦了几天药也没见效,红疙瘩反而越张越吓人,变成深红色了。
这下把全家人都惊动了,着急的一家人决医院皮肤科找专家问问。
经皮肤科副主任诊断,宝宝患上了丘疹性荨麻疹。更让妈妈感到惊讶的是,宝宝患病竟是螨虫叮咬所致。
“我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说什么防螨虫的被子啊枕头啊,以为是广告,没想到螨虫真的这么‘厉害’。
张女士这才恍然大悟,说他们家住在3楼,窗外很多大树,由于阳台不大,所以被子几乎从来没有晒过。
“以前没有孩子时,我和老公都是这样的,也没出现什么问题,生了宝宝后也疏忽了这些情况。”张女士说。
(华龙网)
一个小小的忽视,给孩子带来的是长达几星期或是更久的“伤害”,千万别让孩子为你们的错误买单啊。
夏天最常见的就是小虫子,哪哪都有它们,杀也杀不尽,赶也赶不走。有些虫子虽然只是单纯的吸你的血,但它分泌的东西谁知道有没有问题。
所有给各位妈妈们一些建议,凡是下面的虫子,都要赶尽杀绝。
螨虫
螨虫,能叮咬吸血的主要有革螨和恙螨。
革螨叮咬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出现红色水肿性丘疹、水泡,呈圆形,疹块直径0.5~1厘米,非常痒,抓挠后会结痂,有色素沉着的现象。叮咬部位多在腰部腋窝、腹股沟等处。
恙螨叮咬则主要表现为被叮刺处在6~12小时后出现一个直径3~6毫米的红色丘疹,并有痒感,继而在其中央形成一水泡,之后形成黑褐色的痂。
预防:多开窗通风,勤晒被褥。被褥也可以用开水淋烫,晒干后再使用。给宝宝勤换衣,勤洗澡,保证孩子生活环境的干净。
跳蚤
跳蚤,是一种褐色生物,一般寄生在人和畜的身体上。以吸食人体和动物血液为生。
城市里的跳蚤主要来源于野猫、鼠及宠物身上。
跳蚤在叮刺吸血时会分泌唾液随口器注入皮下,以防止叮咬处血液凝固。唾液中含有的某些变应原物质,容易导致局部皮肤产生不良反应。轻者痒感不久就可消失,重者局部皮肤会出现丘疹、风疹,奇痒难受。
被跳蚤叮咬有别于被蚊虫叮咬,皮肤上常有一红点,且不止一处,且被叮咬的部位多在膝盖以下之小腿。
蚂蚁
蚂蚁大街小巷都会看见,它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只有在自卫时咬人,并分泌一种叫蚁酸的毒素。
被蚂蚁咬后,皮肤会瘙痒、疼痛、肿胀,并伴有皮疹,尤其是儿童一般会出现丘斑红疹,皮肤瘙痒抓破后会感染化脓。
若被蚂蚁叮咬,症状较轻,用肥皂清洗即可;症状严重,需外敷类固醇膏霜,内服抗组胺药。
蚊子
最讨厌的虫子之一。它们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出现,它们最常见的是在水中繁殖。
夜间、黎明和黄昏时最为活跃。之所以要杀它们,是因为它们会传播某些疾病,如西尼罗病毒,疟疾和某些类型的脑炎。
被叮咬后会奇痒无比,抓挠后会出现一个小鼓包。
预防:最常见的预防手段就是用花露水,或是杀虫剂。蚊子对我们汗的气味非常敏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勤洗澡也可以预防蚊子的叮咬。
有些虫子“厉害”起来还是很可怕的,所以妈妈们也要注意着宝宝的状况,如果身上有奇怪的咬痕,一定要检查确实是否对宝宝身体有害。
文章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in-yiwuchina.com/hlsjw/2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