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探亲旅游日记流水帐一

写在前面的话

我和珍于年6月20日赴加拿大探亲,12月27日归国,整整半年。

三儿一家住在艾伯塔省的省会埃德蒙顿,它是北美大陆最北的大城市,市民人均拥有公园面积居全国第一。这座城市不仅风光明媚,而且文化气息浓厚,整个夏季不断地举办各种节日庆典,被冠以“节日城”而闻名于世。

艾伯塔省的北部紧连北极,西部是绵延万里、风景秀丽的落基山脉,加拿大的15处世界遗产有5处在这些神山仙水之中。如班夫国家公园、贾斯珀国家公园、活特顿湖国家公园、德兰赫恐龙公园、野牛碎头崖公园。这些世界顶级的观光圣地,我们都游览了。所到之处感慨良多,时不时地记点日记,拍点照片。亲朋好友相见,总要问问加拿大印象,谈及之繁琐零乱,不如将日记照片发到网上,供亲友品尝观览,批评指正。

6月20日星期一晴

飞向太平洋彼岸

在犹豫、徘徊和惊恐、担忧数月之后,今日终于下定决心,飞往加拿大,探望三儿一家。

清晨起床后,明儿就问:“爸,昨夜睡得好吗?”我口是心非地答:“顶好”。其实我一夜未眠,担心上飞机后出现晕机和哮喘。九十年代初,我和珍从北京乘机返南昌时就晕得要命。今年五月份,我和珍送娃娃去上海,在杭州与苏州游览时,因柳絮繁花引起支气管过敏,发生严重哮喘,至今身体没有完全恢复。早晨起来,心里依然惴惴不安。

明儿听了“顶好”二字,信以为真,催我和珍早点起程。全家不到十分钟就将四件大行李和一些随身带的物品搬上了车。小平开车,明儿送行。两个小时后,我们就到达了广州白云机场。草草吃了个午饭,就到了登机时间。明儿和小平送到安检处,温馨地对我说:“爸,不要紧张,要像妈妈那样笑嘻嘻,高高兴兴。”我猛然感到自己的情绪可能不太好,于是笑了笑,并幽默地说:“现在不能临阵脱逃,只有瞎子过桥——死命一跳(条)啰”。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并频频挥手道别。

下午一点半,我们登上了飞机,是南方航空公司新购买的法国大型航机,可载旅客二百八十来人。客机分前中后三仓。每仓都有洗手间。每个坐位前都有一台电脑,一付耳机,一套海上救生衣。电脑可接收三四个播放台,其中有一个台专门显示本机飞行的航向、速度、高度、室内室外温度和湿度。飞机整个飞行轨迹旅客都一目了然。飞机很快起飞了,这个宠然大物慢慢地从跑道上滑行,并不断地发出隆隆轰鸣声,徐徐向前推进,向上升高,由几十米升到几百米。离开广州进入江西南昌上空时,飞机已到达五千多米的高度。我探头向窗外望去,只见飞机在一片苍茫白云之上。

飞机飞行的方向,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原以为飞机从白云机场起飞后,就应向东直接进入南海,然后横度太平洋直达东岸的温哥华。事实它不是这么飞,而是由南向北经南昌、长沙、太原、北京、蒙古、西伯利亚,然后过白令海峡,沿北美洲太平洋海岸上空的落基山脉飞行。飞机越往北,飞得越高越快,高度经常保持在七八千公尺,速度在每小时一千二三百公里。机外的温度在摄氏零下40度左右,机内温度一直保持在20度左右,但湿度低很干燥。航空小姐给每人一块湿润防燥小布,要大家涂抹脸和手脚。机内可能添放了适当的氧气,我在机上感觉十分舒适,没有任何“恐惧、担忧”之感,原来带的各种应急之药全然不用,真是庆幸庆幸。在飞机上用了两次餐。空姐服务周到热情,餐车上放满了各种食品和饮料让旅客自由挑选。我每次都要几样下酒的卤牛肉、鸡爪等,珍不喝酒就喝牛奶及可口的肉食品和蔬菜。机上绝大多数是中国旅客,彼此都用汉语交流,显得十分融洽。飞机在到达温哥华前半小时,电脑屏幕上和广播里就用英语和汉语告示旅客:“飞机即将到达,请旅客系好安全带,待机停稳后再到大厅取行李”。飞机缓缓地下降,我和珍靠在窗前,看着长长的机翼,逐渐钻云海,穿过厚厚的云层。这时,眼底下逐渐显露出大地上的山脉、河流、湖泊、城镇、村庄、公路甚至车辆和人群。我俩兴奋、激动,飞机就要接近跑道了,稍有点震感,但还是十分平稳地着陆了。

我俩拿着两个随身携带的小包,跟着机上新交的一对老年夫妇随着人流走下了飞机。这对老年夫妇长住温哥华,我们跟随着他们一起下机后,又跟着一块去办理出机场的手续。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我俩终于推着行李出了机场大门,找到了他告诉我们的两个木头人下面,却没有看到三儿和孝冬。珍让我看着行李,她倒回机场出入口的接客处去找。找了一圈,仍没找着,于是她按明儿的交代到公用电话处用加币拨打三儿的手机。这时,他们焦急地站在屏幕前观看出站的人流,寻找我们。因几个航班同时到达,人流量大,加之我俩没有请人,各自推着行李出来,所以没有看清我俩。

珍的电话解除了彼此的焦急和忧虑,我们兴高采烈地相会、拥抱、问候。三儿把当时会面的情景一一摄入镜头。我们将行李装上车后,就开往住宿地。孝冬告诉我们,住宿地在郊区一个华人家庭旅馆。

不到半小时就到了这家旅馆:一座十分精致漂亮的双层小洋房。我们一家住在楼上东侧的两个单间,楼上楼下都铺有松软的灰色地毯。房间墙面上挂着一幅精美的风景油画,配有电视、电话。拨打电话不收话费。洗漱间与浴室也十分雅致,设在卧室的外侧,它的顶部有一块透明的大玻璃,阳光可直晒室内,日夜都有热水,住在这儿十分舒畅。这大概就是中国移民向往与追求的缘由吧。

当我们安顿好以后,老三问:“爸妈要不要先吃点东西再休息?”我和珍回答:“下飞机前我们吃过午餐。”孝冬说:“爸妈飞机上辛苦,坐了十三个小时,先睡会,我们准备在这儿休整两天,明天开始出去游览。这次,买了全家一卡通,可用到年底。”珍忙问:“什么叫一卡通。”三儿笑着说:“一卡通就是加拿大国家级公园都可以去参观,该卡只要加元,平常一个人参观一个景点至少要10加元,我们一家只花加元,可玩完全加拿大,多合算。”我笑着说:“这次我俩就要好好游览加拿大了,眼前还是先饱饱地睡个好觉吧。”

一觉醒来正是下午五点,娃娃叫我们下楼吃晚饭。他说:“妈妈在厨房炒菜。”我们下楼穿过客厅进入厨房。这是个多功能厨房,左边是休闲室,内有大电视,大茶几,雪白的墙上贴有一幅北国风光油画,一组大皮沙发将休闲室与餐室隔开。餐桌上已摆上了几个川菜,孝冬还在靠右边的电灶上做汤。整个厨房、餐室、休闲室没有挡墙,显得宽敞明亮。后花园也是用钢化大玻璃隔开。围坐餐桌用膳,环视周围环境,令人心旷神怡。三儿说:“爸妈睡好了,晚餐好好喝两杯。”边说就从行李箱内取出一瓶五粮液。孝冬说:“这边(指加拿大)住店一般自办伙食,这样也好,既合口味,又省钱。”我们一家亲亲热热,谈谈笑笑,其乐融融。娃娃见爸爸妈妈不断地向我俩劝酒,也举着自己的饮料对我们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玩得愉快。”

六点钟才结束晚餐,但太阳还挂在天边。三儿说,离天黑还早,我们开车到附近的公园与海边走走。于是,全家又驱车出门夜游温哥华。

6月21日星期二晴

温哥华印象

醒来已是上午八点,三儿对我们说:“你俩时差还没倒过来,今天就在家休息吧。”我急于想去温哥华的景点游览,忙说:“飞机上我们断断续续睡了好多次,昨夜又一觉呼呼。睡够了。”珍也笑着插嘴:“你爸兴趣浓,精神好,还是出去玩吧。”老三孝冬见我们执意要出去,也就说:“好,那就上车吧!先穿过市区看看街道,然后去市中心的海滩公园转转,下午出城到原始森林公园去游览。”我和珍非常赞成今日安排。

九时出发,汽车驶出小店前院,进入宽敞的柏油大道。沿路两旁,全是一幢幢的花园小楼房,每幢最高三层,最低两层,均是木材结构,样式各异,风格别致,外墙都贴有各种颜色的仿砖板块,酷似钢筋砖石结构。每栋都有前院后院,但院子的围建物各户不一,有的用整齐的长条木板钉成,有的用树苗围栽然后修剪成一座森林围墙。前院大多种有少量的雪松、垂柳、花果,地上铺有水泥或花岗石块,方便小车出进。后院全是绿茵茵的草坪,杂间种些五颜六色的鲜花。这些小洋楼,真令人羡慕不已。我对珍说:“可惜我们年纪太老了,不然的话,我俩到老家舍背山上也建造一幢。”老三、孝冬、珍听了都哈哈大笑,娃娃见我们笑得起劲,也说:“爷爷,你们回家建了这栋房谁去住呀?你们不是住在吉安、井冈山和深圳吗?”我笑着说:“娃娃说得对,洋楼建到乡下有什么用。”大家又哈哈大笑起来。

汽车在这样的洋楼大道上行驶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慢慢靠近市中心了,路旁的街道有些变化。街两旁的房子,大多三五层,基本上也是木材结构,比较简陋,有的年代似乎很久,不甚豪华,与现代中国城镇街房相比似有很大差距,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基本上拆旧建新了。不过这儿的市中心还是有些超高建筑,几十层的楼房也有好多座,大多为银行及一些公共设施,有些地方也建得十分豪华壮丽。

我们在市政厅附近的海滩公园下了车。这儿是另一番景色,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沿海的酒吧坐满了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可以看出这是个多民族的杂居城市。白人特别招眼,高高的鼻梁,深蓝的眼睛,肥胖的身体,迎面相遇总是彬彬有礼,笑嘻嘻地说声哈罗。特别白人女子个个穿戴讲究,五颜六色越艳越奇,人人塗脂抹粉,坦胸露背,短衫短裤,所能露的部位都露在人前。看来,她们没有半点避讳和羞色。我们居然在路旁的树荫下看到几对情侣拥抱接吻。这些外国人的精神解放可谓到了家,这种生活习俗在国内是很难见到的。

海边的游船、冲浪舟、水上飞机,在深蓝色的港湾中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沙滩上的太阳伞下,穿着游泳衣裤的男女,坐卧在遮阳伞下喝啤酒,嘻戏谈笑,或埋身沙内做日光浴。海湾对面的高山上建起一层又一层的别墅,一直从山底延伸到山的中部。山的最上部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山顶和山沟中仍残留着闪闪发亮的冰雪。海湾东面高空悬挂着一座宏伟的大铁桥,桥面上车辆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犹如一条蠕动的车龙。我们多想下海游玩,可惜没有带上旅游衣裤。娃娃说:“算了吧,下次再来吧”。我们在海湾转悠了半天后,落坐在一张露天餐桌上,取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饮料和食品,一边细细咀嚼口中的美味,一边慢慢品尝海滩的风情。休息好一会儿,我们又上车朝郊外森林公园驶去。

车子出城后,就一直在盘山行驶,路面较宽,中间有隔离带,来去车辆各行其道,十分安全。我们一家说说笑笑,谈天论地,或逗娃娃讲故事猜谜语,不知不觉就到森林公园的停车场。大小车辆停满场地,我们只好停在路旁的一个车位上。下车后,顺道前行,路边堆满了修路时锯倒的参天大树,许多已经霉烂长出了蘑菇,有的木质坚硬丝毫未变。三儿见我如此怜爱这些木头,打趣地说:“海运一些回舍背,做祠堂的屋柱多好。”大家哄堂大笑。三儿又说:“爸,你坐在这几根大木梁柱上,让我拍张照片,你带回舍背,给家乡人开开眼界。”又引起了一场哄笑。

路越走越窄,有时上坡有时下坡,有时左转有时右弯,路中心全是用坚硬耐朽的木板钉成,陡坡处则钉成一节一节的木台阶和木栏杆,上坡犹如上楼。这种木板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也是第一次行走。木板路两旁全是参天大树,阳光很难漏晒进来。在路边我们见到各种告示,提醒游人注意安全,如山高涧深,要防摔下悬崖,还要防虫叮蛇咬和黑熊豺狼伤人。有块告示牌上贴有一幅寻人配文照片:大意是一位美丽漂亮的华人女子,三年前孤身进入大森林,至今未归,多次组织人员寻找未见踪影等等。看了这幅告示,让我想起《水浒传》景阳岗上防虎伤人的布告,真是全身发麻,不寒而怵。不过游览区圈定的范围不太大,都有木板路,只要旅客不弃路而行就安全了。我们在两山之间,通过一条封闭式的铁索桥,桥长三四十米,深三十余米,宽仅一米多,只能供两人并行。桥下河水翻滚,白浪滔天,不断发出隆隆的轰鸣声。铁索桥牢牢地系扣在两岸的巨石上,有些胆小的游人闭着眼睛,扶着栏杆不敢探视河底。桥的两边各有较宽的游览场地,周围景色特别秀丽。林子里的树都自生自灭,许多枯倒腐烂的大树上重新长出新的异种树苗,“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观此地满目皆是。

我们在林子里转悠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停车场。大家玩累了,肚子也饿了,急着回旅店做晚饭。

到旅馆后才想起没有给明儿打电话报平安。孝冬立即给明拨打电话,并故意问:“明明,爸妈什么时候上飞机的?怎么还没到?”明急促地说:“你不要吓我,是你们没去接机吧!”孝冬又笑着说:“猪八戒,倒打一耙!”他俩电话对话引发大家一阵阵的笑声。我说:“别闹了,别闹了。”珍抢过“明,对不起,我们这两天玩得忘记了,爸在机上好得很,让爸和你说。”我接过电话,兴奋而激动地向明讲述了飞机上的良好感受以及种种见闻。明听后十分放心,她说:“东东和陈燕、老四和卫卫都来电话询问,大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说:“你现在赶快给他们报个平安吧,我们今天在温哥华游览了一天,刚刚到家才想起没给你打电话。真是父母出行儿女担忧啊!”刚放下电话,娃娃就来叫我们去吃晚餐:“妈妈做好了菜,请爷爷爸爸先去喝酒。”

新颖、平和、兴奋、激动的一天结束了。

6月22日星期三晴

喜登温哥华岛

今天游览温哥华岛,上午九点出发,三儿边开车边向我俩介绍:该岛离海岸较远,其面积与台湾岛差不多,人口只有台湾的十分之一。岛南面的维多利亚市是哥伦比亚省的省会。岛上多半维持自然原貌,尚未完全开发,但游览景点很多。今晚住他在复旦大学就读时的黄教授家。

车子很快来到渡口,一艘巨大的海轮陆续将上百辆大小汽车装进它的三层车库,汽车按上船的先后次序,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甲板上。海轮车库上另有三层,供游人乘坐、休闲、观光。

我们乘电梯登上第四层,舱内分前中后三厅,各厅摆放着宽大柔软的皮沙发,各项设施豪华、齐全。我们选了一组靠船窗的沙发,将食品袋和衣物用品放好后就各处溜溜。三儿带着娃娃去玩电子游戏机,珍和孝冬去逛小买部,我独自去书刊处翻阅书报,翻了半天全是英文的,只好作罢。这时船在音乐声中起动了,我是第一次乘海轮,颇有兴趣,舱内的游客陆陆续续往船头和顶层露天场所走,我急忙邀珍和老三一家也上去。我们带有三只相机和两架望远镜,可惜老天不作美,天空时晴时阴,有时海风中还夹着一阵小雨,令人感到寒嗖嗖。我们拍了几张照片,正想返回舱内,突然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晒在身上暖哄哄的。当我们从后舱走到前舱位置时,发现此处是一个高大的玻璃封闭观望室,里面有许多围坐的小桌椅,供游客在这儿休息、观景和拍照。我们一家选坐后争相留影。

船离岸后,先在几个小岛中穿行,这些岛上郁郁葱葱长满了林木。有的岛上有几栋小洋房,海边有小渔船,在望远镜里有时还可看见行人和家狗。过了这些小岛就是一片汪洋,海浪拍打海轮溅起阵阵水花。船周边飞舞着一群又一群的海鸥,牠们在争夺游客抛入海中的剩余食品。远处不时可见一些悬挂国旗的货轮,天空的云团不断的变幻着各种形状,急匆匆地顺着海风飘向天边。海轮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在温哥华岛的中部码头靠岸了。

登上岸后,我们顺着海边公路往南驶去,不久就来到了一个印地安人的古村。其实这不是一个村落,而是一个繁荣的城镇,从它现代化的建设中仍处处显现出它的古风古貌。街旁矗立的图腾柱上雕刻着印第安人崇仰的飞禽走兽。沿街的商铺门楼或墙壁都有大幅彩色壁画,各自生动逼真地画着开基祖的创业史。

我特地走进一座画有四代同堂的华人世家,一位五十多岁的混血妇人见我进店,她满脸春风地用中文问:“先生要吃点什么?”我告诉她,刚用过餐。她又问:“从大陆来?”我答:“是”。我问她:“你们家什么时候来这里?”妇人想了想后告诉我:她祖辈是清朝年间从福建来这里做苦工的,开始修铁路、伐木,后来开个小杂货店。闲谈间又进来一批客人,妇人抱歉地笑笑就去招待客人,我只好告辞然后继续与家人沿街溜达。

突然在一条小巷道内的墙壁上发现数组壁画,反映的内容全是当年华人的居住、劳动、经营、社交等活动,画旁还有中文说明。大意是:十九世纪初,加拿大修建南北大铁路时,大批中国沿海居民来此修路和伐木,后来许多中国劳工就留了下来,在此繁衍生息。由于华人勤劳,善于经营,生活大多比当地印地安人和其它移民要好,因此不断发生族群矛盾和冲突。当时华人为了自卫还成立“达权之社”、“洪门体育会”等组织,年还建了一所“华人学校”,每逢年节还舞狮子打龙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建设将这个华人集居区拆除,大多数华人迁往了别处。在小镇傍海的一个广场上,四周都有用墙体围着,墙体上画着许多大型系列油画,描叙当年伐木、海运、修铁路、办商场、婚丧礼乐等情景。广场上有许多卖工艺品的小摊,还有一个“村史陈列馆”,馆内收集了许多值得珍藏的器物和文献照片。这个古村新镇凝聚着漫长历史的视觉、嗅觉与触觉,我清淅地看到中华文化在如何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夕阳西斜时,我们才赶到维多利亚市。该市在温哥华岛的最南端,隔着海湾与美国相望,海湾的中线是两国的分界线。我们一下高速公路,就来到海湾港口。

港口景观异常迷人,港内有大海轮,也有小汽艇,有刚要启程出海的,也有刚入港靠岸的,涌进涌出的船只就像海中的波涛一浪未息一浪又起。海岸上人群比肩接履,有游览的,有接送客人的,有叫卖生意的,像一锅沸腾的开水。我们在海边逗留一会就来到市政厅广场,绿茵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的围坐着一些游客。雄伟壮丽的议会大厅就矗立在码头广场东面的山坡上。我们以草地为依托,以大厅为背景拍了许多照片。沿着港湾的街道汽车川流不息,林荫道上行人络绎不绝。

我们转了两条街后,终于在一个十字街口找到了维多利亚的“唐人街”。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走进一座广东人开的餐馆,三儿和孝冬点了些可口的广东菜,正在这时,教授的妻子来电话询问我们到了哪里。三儿告诉她,到了市内,已在用餐,并询问她开车如何走等等。

饭后,天已黑了,三儿是第一次上黄教授家。我们走错了好几次路,二十多公里花了一个多小时。黄师母在家焦急地等待,生怕我们找不着,一见我们进屋高兴地说:“辛苦了,辛苦了。”三儿把我们一一介绍给她,她笑嘻嘻地说:“古稀之年,还这么精神,这么健康,了不起,了不起。”接着她又抱歉地说:“老师出差去了,下午和晚上都来电话询问你们到了没有,急得很哩。”师母十分清秀、苗条、满脸笑嘻嘻,标准的大家闺秀。小别墅富丽堂皇,新颖雅致,进门一个大客厅,分左右两组,墙壁上挂了幅精美秀丽的西式油画。她一边温文而雅地与我们聊天,一边不停地劝我们用水果。一忽儿电话响了,她笑眯眯地对三儿说:“向阳,一定是你老师的。”她一接果然是教授,师生俩在电话中兴味畅然地交谈了许久。师母带我和珍、孝冬参观了整个别墅,闲谈到十一点才结束,她说:“早餐准备好了,我明早九点上班,八点要离家,你们多睡会,明天再留一天。”三儿再次表示谢意,说路上还要跑两三天,明天上午一定得走,当晚就与师母作了告别。

6月23日星期四晴

愉快的早晨疲劳的傍晚

清晨,我和珍下楼听见厨房有人在说笑,原来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玩扑克牌。师母在做早点,她迎上来向我们介绍,她指着一位体态丰满、慈善和睦,满脸笑色的老人说:“这是我妈,八十八岁。”接着又拉着她婆婆的手说:“这是老师的姑妈,今年也八十六岁了。”姑妈更健康,两眼炯炯有神,清瘦的脸上挂着微笑。她俩放下手中的牌,和我们握手问候,两人都十分健谈,而且风趣,互相说些幽默斗嘴的笑话。正在我们聊得起劲时,三儿一家从车上拿来一些家乡土特产和一瓶茅台酒走进屋。这时气氛更为热烈,尤其是娃娃的乖巧和英语问候,引起一阵阵的喝彩。姑老太拉着娃娃的手说:“娃娃,你的英语讲得真好,能教我吗?”这时师母走过来,笑着说:“早餐好了,你们边吃边谈吧,我已先吃过了”。接着她又笑嘻嘻对孝冬说:“冰箱里还有很多菜,听说您会烧菜,你就做点带到路上吃,这样方便,省时。”孝冬握着师母的手笑着说:“我一定做,请师母放心。”师母走后,我们和两位热情的老人又聊了个把小时,她们说见到你们真高兴,要是能多住两天多好呀。

从师母家出来,算是回家的起点,整个路程接近两千公里。今天出岛不按原路返回,这次渡海不到一个小时,上午十点半,就返回了温哥华市,很快出了城区,奔上了高速公路。三儿与孝冬轮流开车,时速保持在—公里,汽车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路边景色无法看清,只见远处的蓝天白云在急急地迎面驶来。珍从来喜欢坐快车,口里不停地赞叹“爽、爽、爽!”三儿说,今天是在大平原上跑,明天进入大山区,就不能这么快了。

我们跑的这条高速公路叫一号高速公路,它与横贯加拿大版图的大铁路一样,东起大西洋岸边的纽芬兰省圣约翰斯,西至太平洋岸边的维多利亚,全长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家级高速公路。沿途有时公路与铁路在一个平面上伸展,火车每列都有几十节车箱,似一条长长的巨龙。有遇上同向相行的火车,汽车似乎在与火车竞跑,令人激动不已,兴奋不止。

汽车奔驰了几个小时后,慢慢地告别了广阔的平原,开始进入丘陵地带。这些小丘陵实际上是一些小山坡,公路通过这些地带仍保持了宽阔平整的原貌,只是稍有点起伏而已。公路两旁的山坡平缓地向四周延伸,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是高高的松树和柏杨,将房屋围拢。山坡长着嫩绿的青草,一群群肥壮的牛马悠闲地吃着鲜草,牧人戴着宽边的牛仔帽骑在马上,带着爱犬,口吹笛哨,逗游在牛群或马群之中。有些山坡上农庄主驾驶着高大的割草机,整整齐齐地将草割放在地,有的驾驶着推滚机将早已晒干的青草推滚成一个个圆形的草筒。这些干草是牲畜度过漫长冬天的饲料。我们沿途亲眼目睹加拿大西部牧民的种种农作画图,令人愉快,令人向往。

太阳早已西下,汽车仍在路上奔跑。三儿说,太阳下山并非黑夜来临,越靠近北极白昼越长。当汽车快到萨蒙阿姆城时,路旁孤零零的出现一座巨大的批发超市。我们进去选购了一些食品,其中有刚出炉的大烤鸡,香喷喷的,令人唾涎。汽车加满油后,我们坐上车也为自己的肚子添食了。孝冬发给每人一瓶水,一大块油渍渍、香喷喷的鸡肉,边吃边议论这座超市。三儿说这是一个批发超市,经营各种生活用品,既新鲜又便宜,在这儿零售很合算。珍笑着说,下次你出车,路过这座超市,再买一只烤鸡回来。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吃完鸡后,马不停蹄继续上路。为了消除疲劳,活跃气氛,孝冬不时出些谜语要大家猜猜,猜中的有奖,没猜着的遭罚。闹了一会,娃娃睡着了,大家都有点困倦,就在路边小镇一户德国移民开的家庭旅馆入住了。

6月24日星期五晴

横跨落基山脉的前奏曲

北美洲最长最高的落基山脉,躺在太平洋东岸。今天我们要横跨这座大山,路程约八百公里。加拿大久负盛名的旅游圣地就藏在这神山仙水之中。

尽管昨夜睡得晚,今晨仍然起得很早。早餐后,我和珍急匆匆地在旅馆前庭与后院照了几张景观照片就上车了。孝冬在车上笑着对我俩说:“节省点电池,沿途美景多着哩。”我说:“带了两块电池板,放心吧!”

汽车驶离小镇不远,一个平静如镜无边无际的大湖映入眼帘,一座漆着红油的长木桥伸入湖中央,连接桥端的是一个长方形的平台。小木桥两旁都有护栏,孝冬牵着娃娃走在前头。突然天空飞来几只野鸭落在水面,牠们在桥边游来游去,有时潜入水中,有时浮出水面,有时展翅拍水,有时互相追逐。牠们对人一点也不畏惧,你若抛入甜食饼干,牠们一哄而上,争夺食物。这儿已成了海鸥、天鹅、野鸭的天堂,我们要不是急着赶路,定会逗留很久很久的。

眼前的视线忽远忽近,路边的树林越来越多,我们慢慢走近落基山脉了。前方有一块显眼的路牌告示“古城堡”。三儿又问:“看不看?”,我说:“抓紧时间,瞄一眼吧。”这座城堡不像古欧洲的石砌城堡,也不像中国客家的砖砌围屋,它是用三米高的双层大杂木围串拴成的,十分坚固。城堡呈长方形,有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城墙宽两米左右,四角有碉堡。这座城堡是英国商人在加拿大立国前建的,主要用于商贸交易。这儿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牧与狩猎生活,各种兽皮特别丰富。当时英国富人喜爱兽皮制品,这位商人就用国内先进生活用品在这儿开展交易活动,生意十分火爆,一些印第安人常来打劫这些英商。古城堡就在这种背景下兴建的。现在城内的一些建筑与实物仍保存尚好,通过这些实物让游人看清了殖民者的残忍与血腥,也明白社会是在新旧文化的冲突与对抗中前进的。这个特殊的城堡,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柳暗花明又一村

到了山脚下,方知山巅高。落基山脉是由无数座高耸入云的大山组成的,要想由山的东面翻过山的西面,谈何容易。汽车顺着公路绕过这座山腰又爬上另一座山背,在山与山之间爬上爬下拐来拐去,幸好路面仍宽敞平整。山间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车流中惹人招目的是一些旅游房车,它们结伴而行,呼啸而过。这些房车上设有卧室、厨房和洗浴间,有些房车顶上还带只帆船,遇上景色优美的溪边湖畔便安营扎寨。我们在一座坝高一百多米的水电站附近就看到许多这样的房车,傍湖而居。

中午时刻,汽车由山腰缓缓地开到一个山谷盆地。盆地的中心是戈尔巴登小镇,街道宽阔整洁,店铺装饰豪华,家家门前都有供旅客休息的座椅和观赏的盆景,许多酒吧和饮食店旅客满座。我们在一家饮食店用过点心后,就溜街观光,看到那儿景色好,就在那儿拍照。三儿加完汽油后,走过来催我们:这儿拍够了吧,好景色还在前头哩。

我们上车行驶不到半小时,前面被两座腾空而起的大山给挡住了,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绕过一座近河的绝壁陡崖,进入了一条由窄渐宽的河谷地带,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一幢四层楼的欧式大型豪华旅馆矗立在两座大山之间,大门距公路仅十米左右,后门挨近湍急的河流。小河的对面是个沙洲改造的停车场。小河上有两座钢筋水泥桥,一座过车辆,一座供旅客游览。横贯加拿大东部与西部的大铁路也在这个河谷出现,公路、铁路不期而遇,各在河谷的一边相对并行。高高的后山上还有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河谷沙滩的前半部停留一架供旅客观光的直升机,路过的游客没有不在此泊车的。

此地处处皆景,事事成画,令人赞叹不已。我们带来的三部照相机忙碌不停,拍山、拍水、拍人、拍景。三儿兴高采烈地问我:“此景胜过前景吧?”我笑着答:“一景胜一景,此景为上景。”孝冬凑趣:“还有好戏在后头,再走再看吧。”大家带着满意的心情,又欣然启程了。

雪山脚下泡温泉

我在车上琢磨着下一个景观究竟以何种面貌出现?会给我们新的刺激和新的感观吗?我忍不住问孝冬:“你说后头的好戏在哪儿?”她笑着用手指向前方的一座山说:“就在那座山顶上,雪山温泉。”谜底有了,心中的石头落地了。

太阳刚刚偏西,汽车爬上了这座山。山顶较为平坦,有一幢接待楼,木楼虽不豪华,但也十分雅致,设有小卖部、休息室、茶座,木楼的后半部是更衣室和淋浴间。从后门出去就是两个热气腾腾的露天温泉池。站在温池旁瞭望,才知道此山是大山包围中的小山,它远方的四周都是白皑皑的大雪山。这种奇妙的雪山温泉,真没见识过。

我们换好游泳衣,来到水池时,已有数个家庭成员在池内戏水浸泡。老外见到我们连声喊:“哈罗”,我们也同样回答:“哈罗”。一对体魄硕伟的老年夫妇,坐在水池岸边,下身泡在水里,男的背上纹有一幅雄狮,女的颈上挂着一条耀眼的金项链,胖呼呼的手臂上纹一幅彩色花朵,两人一边向我们招招手,一边继续谈话。池内一对高挑俊秀的青年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在玩水,女的双手托着不到半岁的婴儿,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婴儿发出咔咔的笑声。他们身边的小男孩划水来到我们跟前,他一双美丽的蓝眼睛,一只高高的鹰鼻子,满头长着金色的细丝发,昂起笑脸用中文说:“你们好,中国朋友。”我惊讶他会中国话,珍即刻问他:“学了几年中文?”他一边笑一边摇手示意,表示自己没有听懂。孝冬用英语翻译珍的问话,小男孩听后哈哈大笑,然后用英语与孝冬交谈。孝冬边听边笑边对我俩说,他是刚学的两句中国话,现买现卖。我和珍会意一笑,珍轻轻地说:“我俩不也是现买现卖几个英语单词吗?”我笑着答:“缺嘴人笑扁嘴人,彼此一个样。”孝冬将我俩的对话用英语翻译给池内的外国人,全池立即引发出欢声大笑。

隔崖大温池的旅客都离池而去,我们仍玩兴甚浓。全家由小池转入大池,娃娃想学游泳,三儿托着他的嘴巴和腹部,孝冬在旁边指挥。她们不停的用手划,用脚踢,四周溅起无数水花。娃娃不肯爸爸放手,担心自己会沉没水底。珍对娃娃说:“爷爷会游泳,做个示范怎么样?”娃娃呛了一口水,不肯再游了。三儿说:“换种玩法吧,打水仗怎么样?”大家同呼“赞成、同意。”于是两人对泼,或多人围一。顿时人人头上、脸上、身上似有倾盆大雨泼袭而来,鼻孔透不出气,眼睛睁不开。娃娃觉得在池内吃了亏,就爬上池岸,坐在池边继续用双手泼水,双脚踢水,防止对方靠近。水仗正在激烈搏击时,又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游客来到温泉。我们在这儿整整逗留了两小时,真是玩兴犹尽,遗味无穷呀。

进入罗杰斯山口

雪山温泉后,汽车继续盘山绕水,追云赶日,飞奔前行。在车上三儿与孝冬滔滔不绝地讲述即将前往的罗杰斯山口的种种故事。

这个通道口是塞尔柯克山中唯一的一个大狭口,只有通过这个山口,才能横跨落基山脉。山口高公尺,通道两岸是一座座接天的大雪峰,若仰天探望,似有断颈掉帽之险。十九世纪中期,正在修建的太平洋铁路要多绕数百公里的山道,年5月29日,探险家罗杰斯从国家冰川公园进入塞尔柯克山,发现了这个狭口通道。当时英联邦加拿大政府欣喜若狂,立即以罗杰斯的名字命名,并奖励5千美元,随后铁路沿这条通道兴建。年铁路正式通车,由于沿线山势陡高,雪崩频发,经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年雪崩推毁一座火车站死亡8人,年山口雪崩又掩埋62人,后来加拿大政府只好将铁路改线。从此,这个山口只通公路。听了这个死亡山口的故事令人心惊胆寒。

在下午四点零六分,汽车爬上了罗杰斯山口。公路两边的高山被冰雪封冻,傍山脚下两条溪流清澈见底,山风裹着浓雾扑面袭来,尽管盛夏时节,仍有“高处不胜寒”之感。我们赶紧返回车上,各自增添了一件衣服。这个山口其实并不窄,两山的距离可能在百米左右,整个空地有近千平方米,可供众多车辆停泊。广场进口有一块盛开着黄色花朵的小草坪,靠近草坪有三座奇特建筑。一座是用黄色油漆钢板拱成的一个大圆球,球旁吊挂个铜钟,猜其意可能是用来悼念死于雪崩的众多亡灵。另一座是日本人建造的一座慰灵碑,碑上刻记着十三名登山遇难的日本探险者。再一座是一块竖立的不锈钢板,上面刻着修建通过山口公路的设计师名字。这些纪念建筑物,向每个旅客和游人倾诉着罗杰斯山口的苦难与血泪,荣耀与辉煌。正当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冰冷的山口时,却遇上了一伙令人欢心的松鼠与土鼠,这些小家伙肥肥胖胖的,牠们窜来跳去,围着我们讨食吃,我们争先恐后抢拍许多精彩的画面。

夜游露易丝湖

汽车离开山口时已是下午5时半,是路上住宿,还是直接回家?三儿主张住宿,他说:现在进入的是落基山核心风景区,更是夏日赏雪的最佳时光,如果走马观花、一幌而过,可惜。孝冬意见相反:“后天你要上班,这些天连日长跑,不留天时间休整怎么行?”各说各理,争持不下。这时娃娃冒出一句:“我想家,我要返家。”孝冬接过话对三儿说:“爸妈在这儿还有好几个月,过些时间挑选个假日专程再来游览不好吗?”我和珍认为孝冬说的意见好,但汽车路过班夫景区,今天先去看一眼露易丝湖。这个折中方案获得三方满意。

当我们泊车露易丝湖车场时,宽大车场上已空空如也。湖边游人早已离去,黄昏湖景依然美丽。蔚蓝清澈的湖面上一群野鸭在悠游追逐,迎面的雪山在夕阳的照耀下仍闪闪发亮特别诱人。我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湖边匆匆地拍了几张照片,就起程上路,三儿和孝冬说:“下次一定再来重游。”

太阳虽已落山,但余辉仍照亮两岸相峙而立的雪山顶。这时,路旁的动物活动起来了。一会儿看见几只野兔,一会儿发现几只松鼠和山鼠。随着夜色慢慢的来临,小山羊和鹿群也开始在公路上窜来窜去。车子开了一段,又一只大黑熊蹲在路旁的小树下。我们急忙倒返过来,这时大黑熊正在横穿路面。我迅速掏出相机在汽车灯光照射下,终于拍上了牠。这时,公路上几辆小车都立即停车,争睹这头大熊。我对老三说:“这儿禁止打猎,要在国内碰上了这么多猎物,我们可就满载而归了。”大家哈哈大笑。

深夜一点半,我们回到了儿子家,今天是最兴奋的一天,也是最疲劳的一天,更是值得回味的一天。

7月7日星期四晴

去卡尔加里过牛仔节

今日下午,我们开车来到两百公里外的卡尔加里,观看北美盛大的牛仔节活动。据说每年节日期间,国内外来的游客有数十万之多,旅馆暴满,市民家里宾客满座。我们住在小涂家。她与三儿是原来在北京报社的同事,听说我和珍来加拿大探亲,多次邀请我们来过节。不巧的是,她老家有急事,带着孩子回国去了。她爱人小郑接待我们。小郑中等个子,为人热情,和蔼可亲,别墅打扫得干干净净,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他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牛仔节的一些活动。正当我们谈得起劲的时候,三儿在卡尔加里的另一位同事小聂来电话询问我们到了没有。小郑说到了,她立即要孝冬接电话。她俩嘻嘻哈哈聊个不停,确定明天晚上到小聂家相会聚餐。

7月8日星期五晴

盛况节日与风趣晚宴

清晨起来,我们匆匆地吃完早餐,就从小区乘轻轨电车入城。城内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氛。

我们在城中心一个站下车,街上观看游行的人群像潮水似的涌来涌去。我们好不容易在一个十字街口,找到一个观看佳点,但要挤进人堆里确实困难。正在此时,有两个年轻人扶着两位老人从里面挤出来。这时,孝冬抱着娃娃带着我俩顺势往里挤进去,终于在一个空隙处立稳了脚。这个位置真好,前面的人都坐在自带的小椅上,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视线宽阔,有利于观看游行表演和拍摄镜头。

十时左右游行开始。各种马队、花车在乐队的伴奏下,整整齐齐列队通过。每个马队的马都是各县市、各行业、各单位挑选出的纯色种马,身材魁梧、膘肥体壮。骑在马上的“牛仔”,戴着同色的高级牛仔帽,穿着统一的服装,统一的高筒靴,个个英俊神勇,满脸笑色。所有的花车都有数匹高大的纯色骏马拉着,花车上有扮演各种民间故事的牛仔演员,他们穿着五彩缤纷的盛装,翩翩起舞。每个游行队列通过十字街口时,都放慢前进速度,有的甚至停留两三分钟。这时十字街口便成了一个旋转舞台,幕起幕落,有表演骑术的,有表演杂技的,有载歌载舞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队华人龙狮队伍,长龙翻腾旋转,猛狮蹦跳扑跃,彼此伴舞打斗,场面壮观,气氛热烈。刹时间,十字街口似乎又转换成音乐厅,马蹄有节奏的嗒嗒声,乐队阵阵的旋律声,人们的击掌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汇成一个个声浪,一个个漩涡,令人兴奋,令人震憾。这样壮观的游行队伍,一波接一波,一直进行到下午两三点。

傍晚,小郑陪我们到小聂家做客。小聂夫妻俩十分热情,主桌上摆了十多盘中西结合的珍稀佳肴,茶桌上摆满了水果。小聂眉清目秀,她丈夫姓苏,性格开朗是当地一所技工学校的校长。两夫妻结婚六年,接连生下三个儿子,个个聪明健康,天真活泼,人见人爱。吃饭时,珍问孩子们名字,大儿子答:“果果”、二儿子答:“笑笑”、三儿子答“畅畅”。我们边听边笑,都说名字取得好,既顺父心又遂母意。苏校长见我们兴趣盎然,谈兴更浓。他说:“加拿大奖励生育,机不可失,我准备再生三四个,让未来的卡尔加里出现一个苏家村。”我们听了轰然大笑,三儿立即插言:“这不仅是个伟大理想,更是一个伟大创举,你俩就是这个苏家村的开基祖了。”小郑接着说:“未来苏家的宗谱,就要从中国修到卡尔加里了。”大家又是一阵大笑。

晚宴结束前,苏校长送我一顶白色牛仔帽,以作节日纪念。我感激地说:“谢谢,我要戴着这顶牛仔帽回去告诉乡亲:中国牛仔在加拿大前程似锦,不久的将来,这儿一定会繁衍出许许多多苏家村、胡家莊、郑家寨。”我的话音刚落,全桌鼓掌举杯,预祝“梦想成真”。整个晚宴洋溢着浓浓的传统风,故乡情,真是酒不醉人,情醉人哟。

7月9日星期六晴

游览牛仔竞技公园

上午,我们到卡尔加里的牛仔竞技公园,参观农牧业的展览。看了农产品加工,这可是从种植、管理、收藏、加工到储运一条龙的庄园式生产。展厅中除图片、文字外,还有现代化的电器设备。一个庞大的生产过程,广阔的种植面积,全是由家族式的成员来完成。展厅的一个导讲员见我们如此认真观察,她笑着问我们“有兴趣去我们的农场看看吗?”三儿笑着答:“有时间,我们一定会去的,现在能和我爸妈合个影吗?”这位落落大方、楚楚动人的小姐欣然答应。照完后,她问我们:“来自中国?”三儿答:“是”。她又说:“中国OK。”大家都笑了。

看完展馆后,我们到娱乐区游览,这儿游人众多,比肩接履。我们避开闹区,来到一个部队野营区,许多孩子闹哄哄地在那儿化装打水仗。孩子们排队后领取一只水枪一个头盔,有几个军人带着分成红蓝两军在丛林中对射。娃娃也参加,每十分钟一拨,待他们玩完出来时个个满头大汗,全身是水。有的孩子还爬进了停在那儿的坦克,有个军人在那儿讲解,娃娃跃跃欲试,但个子小爬不上。旁边一个军人,帮他一把,抱进了坦克,他兴奋得很,大叫一声:“爷爷拍一张照。”我立即举机咔嚓两声。

中饭后,我们到斗牛场看斗牛表演。可容数千人的看台上座无虚位,连过道也挤满了人。节日期间,一票难求。我们这5张票是小刘半个月前订好的,但位置还是不理想。只好借助场上的宽银幕与手中的望远镜。牛仔们来自加拿大及世界各地,个个骑技高超,健壮无比,马儿都是自带的。据说,许多牛仔及马儿半个月前就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此,准备决一雌雄。比赛项目众多,让观众眼花缭乱,如骑马斗牛,骑马擒犊,骑马狂奔,智斗烈牛,多匹骏马拴在一辆马车上,狂奔竞速等,这些火辣辣的竞赛场面,不断轮番上阵,令人热血沸腾,永生难忘。

7月10日星期日晴

参观德兰赫勒恐龙博物馆

早饭后,我们沿着9号公路,飞奔公里,直驱德兰赫勒参观世界知名的皇家泰尔古生物学博物馆,馆内聚集着数百具恐龙化石,馆方运用高科技计算机多媒体仿真与动态展出,让观众仿佛回到七千万年前的恐龙世界,令人震惊,令人恐惧。

在德兰赫勒小镇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世界最大的钢架中空恐龙模型,高度有86米,重达6万6千公斤,据说比真正的暴龙还要大上4倍。游人可以进入恐龙模型腹内,沿着个台阶攀爬而上,光恐龙的大嘴巴就可以容纳十多人。我们一家人气喘喘嘘嘘,汗流浃背,终于爬上龙头,站在龙嘴里,居高临下鸟瞰全镇,拍照留影。

7月16日星期六晴

别有情趣的野炊

今天是麋鹿岛公园创建百年纪念日,孝冬与叶桂芳早就约一些华人朋友去游园野炊,让我俩看看远在万里之遥的中国人是怎样生活的。

清晨,应约的朋友各自开车带着家人,从四面八方奔向麋鹿岛。许多捷足先登者已打好帐篷,占领了餐桌与大灶。我们在一座长满青松与白桦的山坡上找到一块空地,恰是扎营的好地方。各家各户纷纷把带来的东西,手提肩扛送上山坡。孝冬与桂芳各站在一个桌前,指挥大家将熟食品与生食品分放桌上,水果、饮料、牛奶放在另一个地方,带了折座椅、太阳伞或帐篷的安放在树荫下,一个荒野的山坡,倾刻变成一个人声鼎沸的小闹市。孩子们眼贪地打量桌上琳琅满目,香气扑鼻的蛋炒米饭、肉丝炒米面、蒸好的香肠、肉包、蛋糕,还有麻花、油条及叉烧肉。

野炊开始前,孝冬作了简要发言。她说,参加这次野炊活动的人数最多,不少朋友是第一次见面。在国内常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蒙德尔顿,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祖国,朋友是我们在这儿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今天彼此相识,今后,就相互关照。现在我提议各家简略通报一下户主姓名、住址、电话,便于今后彼此交往。孝冬话音一落,掌声四起,家长们争先介绍各家简况。

随后,野炊开始。孩子与老人各围坐一桌,其他人则拿着叉盘,自由取食。全场人员用餐时,唯有王兴辉父子正在炉旁忙烧烤。这父子俩烧烤的东西,不逊于老外,色美味全,令人垂涎。王国辉为了做好这顿烧烤,昨天特意上超市买来这只烤锅及一些腌制牛羊肉,每烤完一锅,一抢而空。叶桂芳担心父子俩饿着,不时地用叉子叉食品送到丈夫与儿子嘴里。这时,不断有人拍照与搞笑。孝冬带着孩子们边吃边表演,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背诵唐诗宋词。我们这些老头老太边吃边聊,见孩子们如此开心,如此风趣,一个个乐得笑眯眯。野炊结束后,有的带着孩子到儿童游乐场玩滑滑梯,坐翘翘板,荡秋千。三儿与王兴辉陪着几个小朋友在草坪上放风筝、踢足球,娃娃与小雪玩得汗流满脸。孝冬、桂芳与珍坐在草坪上,聊我们两家吉安同乡巧聚蒙德尔顿的奇闻趣事。我独自一人在附近抓拍风光画面。当我来到一只无人餐桌旁,突见两只松鼠在桌上搬瓜果,桌底下三只在接应,旁边的大松树上还有一只松鼠咬住一个油饼急急地往高枝上攀爬。我举机咔嚓咔嚓地将这伙小毛贼拍了下来。

太阳已滑下地平线,公园内游人已陆续离去。三儿说,我们从芦苇草泽地旁的公路回去,路上可能遇上野牛与麋鹿。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汽车开出,转悠了几圈,没见踪影。正当扫兴之时,汽车绕过一个弯道,突然发现一只膘肥体大的野牛在芦苇丛边活动。牠有恃无恐,旁若无人,不停地啃吃路边的嫩草。三儿停车,我急欲下去。孝冬劝说:“这家伙眼睛放光,一副凶蛮相,不要下去,就在车上拍照。”我没同意,下车向前走去。牠一边吃草,一边鼻孔发出呼噜噜的威吓声,接着抬起头,瞪大眼睛瞄着我。我感到危险,一按相机快门,咔嚓一声,相机自动闪光,牠受惊了,我立即退回车上,三儿开车就跑。

我满身出汗,心脏砰砰跳。珍正告我:“下次决不能这样冒险了,万一牠冲过来,今天就回不去了。”她的话音一落,全车人又笑起来。真是险中取乐,乐中历险,甚险、甚幸。

8月1日星期一晴

亲身体验西部牛仔生活

三儿休公假一星期,昨天孝冬为这次外出旅游作好了充分准备,住的睡的吃的用的样样齐全。这次出游地是落基山脉南部的国际和平公园以及班夫冰川公园,这是北美最负盛名的风景旅游区。

清晨,一家上车,沿途景观目不暇接。正当我们全速前进时,突然发现一个空旷的原野上停放好几辆旅游车,游人在昂头遥望大草原上的两块巨大岩石,我们也下车寻奇,走了过去,字牌上告诉游人:大石是一万年前从落基山的加斯伯地区随着冰川下滑而飘移到此的,它的重量吨,移动的路程是数百公里。真是两块神奇的大石头,它展示出冰川的巨大力量,自然界的无穷变化,令人惊叹,值得一观。许多人围着石头照相,也有勇敢者登上大石尖顶。我和三儿也跃跃欲试,但无法攀上,心有余,力不足,法不当也!

离开奇石后,公路沿着落基山平行伸延,汽车仍在广阔的草原上奔驰,太阳偏西,晌午刚过,我们路过郎维尤附近的酒吧牧场。这是加拿大最早最大的一个牧场,已列为国家历史遗址,它的兴盛期占地达6万5千公顷,3万头肉牛,1千头良种马驹,数百农工。

停车后,我们举目瞭望,草原无边无际,成群的牛马在蓝天白云遮盖下的草地上食草。金灿灿的油菜花地与绿茵茵的麦地相互辉映。一条条长龙似的喷水管喷发出细细的水珠,水珠在阳光照射下,又形成一条条壮丽的彩虹。西部草原如此美丽,令我心旷神怡。我们立即坐上一辆双马大车,参观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牧场。

驾驶马车的是个典型的西部牛仔,他一米八九的身材,戴着一顶白色的牛仔帽,蓝眼睛、鹰勾鼻,和善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他微笑着对我们说“欢迎、欢迎”。三儿连说“哈罗、哈罗”,并询问他能否与我父母合个影。他高兴回答“OKOK”,接着就与珍和我照了合影。他很健谈,也很幽默。他与三儿沿途用英语交谈。他说他在这个农场工作了一辈子,过去这里很多中国劳工,又说中国劳工很吃苦,很朴素,菜做的很好吃,当地人都很喜欢他们。每到一个参观旧址,他都讲些陈年的生动故事。这位老牛仔十分风趣,他指着拉车的两匹黑色高大健壮的雄马说,这对马出生十七年,马龄超百岁,是我的老祖宗。大家听后哈哈大笑。下车时,老牛仔从上衣口袋掏出几张名片分发我们。我接过一看,名片不是介绍他本人,而是这两匹骏马的肖像和他们历年出席北美牛仔节游行活动的荣耀历史。

当我们从酒吧牧场出口处出来时,又看见两座有关牛仔生活的塑像。一座铜塑,一位牛仔骑着烈马与两匹恶狼拼搏,形态生动逼真。另一座是一个高达五米的木板彩色牛仔,手拿套马索准备套马的动作。这两座雕塑画像与这位活生生的驾车“牛仔”,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我相信今后只要观看到有关西部牛仔的故事片,一定会想起今日目睹的画面。

日落前,我们赶到了麦克劳德小镇,风风火火跑了五百公里。

宿营地就在两面靠河,一面靠沼泽地的大林子里。当我们进去时,林地上已停了许多房车和各式各样的小车,有些露营者正在支撑帐篷。

我们开着车在林子里转了一圈,找到一块宽敞平坦的地方,附近有供水龙头,有卫生间,有烧烤铁缸和柴火。三儿和我负责支架帐篷,孝冬和珍负责做菜做饭,大家既分工又协作,很快帐篷搭好了。这座帐篷有点豪华,一厅两室。前厅三面用尼龙丝织成,通风、透亮、防蚊,厅后两室用的是防风防雨帆布,地上两张充气垫子,犹如两张沙发床,住起来不会逊色于房车。我和三儿将营地上一张带坐的餐桌搬进了前厅。这时珍和孝冬摊好桌布,将四五盘色香味齐全的饭菜端上餐桌,一家高兴极了,互相频频举杯,谈笑风生,情趣盎然。夜深了,三儿说,今晚早点休息,明天上午游览“野牛跳崖馆”,下午到终点站落宿。

8月2日星期二晴

悲看“野牛跳崖”,喜逗“野牛乐园”

清晨,帐外的几声鸟鸣,唤起了我和珍。我俩稍稍地穿好衣服,一出帐外只见孝冬在草地上做体操。我们三人结伴去河边散步,这时太阳已经升起,大雾渐渐散去,河面较为宽阔,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的林木茂盛。营地上游人三五成群的来到河堤和河滩游览,我们摄了几张风景照就急匆匆赶回帐篷。

早餐后,我们拆好帐篷,收好行李,就奔向野牛跳崖馆。汽车出城后,在广阔的草原上行驶不到两小时就爬上了一座两三百米的丘陵山地,七层楼的野牛跳崖馆就建在这块丘陵上。这个馆一、二两层在地下,第三层开始露出地面,如果不是门前的一杆加拿大国旗和一座印地安人传统的兽皮园锥形大帐篷,谁也不会想到它是一座纪念馆。我们走进馆的大厅,举头一望,五楼的悬崖上雕塑着三头真皮大野牛被印第安人追赶得急欲跳崖的形象,真令参观者不寒而怵,倒退三步。再近前一看崖下的一个坑内布满不同年代的野牛尸骨,整个馆内陈列着印第安人游牧与狩猎生活的大量实物图片等资料。

我们从三楼出来,就到了丘陵地面,野牛跳崖的发生地段其悬崖高有近百米,长有近千米,是丘陵与平原的分割线,地形非常险峻,站在悬崖上眺望崖下的大平原犹如站在摩天大楼顶俯视脚下的大街。馆内人员告诉我们,当年印第安人围追野牛到崖边,采用各种策略与办法。当他们发现野牛时,会在路边做各种预告记号,并用新鲜野牛皮在地上拖一条通向野牛崖的小路,野牛闻到同类的牛皮味,就会大胆顺着路道走来寻求同伴。野牛将近悬崖时,有化装披老虎和豺狼皮的印地安人在牛群后面追赶,有化装披野牛皮的印地安人在牛群前面引路逃窜。快到悬崖边时,早已埋伏在两旁的印地安人拿着棍棒、铁钗、高声大叫,起哄追赶。牛群逼到崖边,慌不择路,前面的一跳,后面的一只接一只跟着跳。跳下去受伤逃跑的,崖下埋伏的印第安人又群起攻之。每成功一次,至少捕获数十头,甚至几百头,然后拖至河边剥皮,切好的肉夏天就晒干烤干,冬天就埋入雪中冰冻。耳闻目睹了野牛跳崖的悲惨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对野牛群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与怜悯。现在加拿大政府已颁布保护野生动物的法令,所有野生动物在这里已找到了自己的天堂,这让世人深感欣慰与钦佩。

上车后,三儿对我们说:“我们绕点路,再去看个野牛保护区好吗?”大家听了很高兴,于是又改道前行。汽车又由平原进入山区,这座山也是一座不太高的丘陵山地,地域广阔,水草丰富,四周都用铁丝网围着,汽车进山门后,内又分大小两个区域,两区域的大门相对,彼此打开,野牛可以自由出进。我们急于见到野牛,先进小区寻找。汽车沿着围边公路慢慢行走,沿路隔不多远就有一块警示牌赫然写着:“游人不得下车行走,野牛凶猛,易于伤人。”汽车走了数公里,没有发现野牛,我说这些警示是吓吓人而已,哪有什么野牛。珍也说到隔壁大区去找找。怨声刚停,坐在前座的孝冬大声说:“我看见了,正前方的山背后,有几个黑影,可能是野牛。”三儿快速开车,绕到山坡背后,果然十多条野牛睡在山凹凹里,嘴里在反刍嚼草。我们只能望其头颅及脊背,但又不敢下车前去观看,只好继续开车寻找。走了一段后,在一座小林子的水塘旁又有一群野牛睡卧在地,离我们约一百多米,反刍嚼草,尾巴不停的左右摇动驱赶牛蝇,对游人的到来,视如不见,一点也不惊恐。我们希望野牛能站起来,让我们拍拍照,于是大声喊:“野牛、野牛”,牠们依然我故,只好拍几张被山坡挡住一节的牛照。我又感慨良多,昔日跳崖的野牛祖宗,与今日睡卧不起的野牛子孙,其境遇何其不同也。真是世道变了,生产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与野生动物也开始和谐相处了。

傍晚时,我们来到沃尔顿镇的克兰德尔宿营地,这儿离市镇约二十公里,是野外宿营的最佳场所。这儿四周是崇山峻岭,南山脚下有一条湍急而清澈的小溪。营地内林木与花草竞茂,道路阡陌,车篷相邻,各家自乐,彼此不甚来往,相见一笑或一声“哈罗”而已,其状其貌似陶渊明的“桃花坞”美极了。我们扎营在东南角的一个山路口,附近的标号地块,都已摆上了房车或搭上了帐篷,营地管理站门口已挂上客满的告示。我们拿到了最后一个地牌号,真是庆幸。在夕阳的照晒下,我们又忙着支篷备炊,对山设宴,举杯欢饮了。

8月3日星期三晴

野鹿住闹市,视人如同类

今天游览沃特顿湖国家公园,其面积平方公里,它是加拿大与美国共海接壤的国际和平公园,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昨天已买好下午一点的游船票。

上午在市区游览。早餐后,全家驱车来到沃特顿湖的南岸,碧蓝的湖水在海风的吹拂下,荡起层层浪花。湖心有一湾连陆的半岛,岛上绿草茵茵,翠柳飞扬,一座雄伟壮丽的西式高楼在半岛中心直入云天,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威尔士王子宾馆,隔湖相望,美不胜收。我们在隔湖相对的沙滩上,从不同角度摄拍许多以宾馆大楼为背景的风光片,但总感到没有拍出她应有的风采,于是驾车上岛。当我们走到她跟前时,才看清她的精神风貌。这座楼是英国威尔士亲王建造于年,建造没用钢筋水泥,全是粗大硬实的木材结构。下四层同在一个水平上面,上三层逐层收缩,第七层上建一个尖顶小阁楼。进大门的大厅摆设豪华,厅内众多的沙发上,富豪满座,谈笑风生。厅堂大门直对青翠雄伟的大山,后门开放式的大玻璃直映楼外的碧水蓝天。这座大楼酷似中国的一些古庙、古寺、古祠,我们在半岛上疯玩了许久,终于拍到许多值得玩味的彩照。

离开威尔士宾馆来到沃特顿小镇,这是一个两面近湖,两面靠山的繁华小镇,街道整洁,游人如织。晌午时刻,阳光灼热,绿色草坪上有许多坦胸露背的妙龄女郎和光着上身汗毛浓浓的男士在日光浴。我们急忙找到避阳处自做午餐,餐后,离开船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于是又上街溜达。正在此时,一头野鹿从一座废旧仓库旁走了出来。我赶忙跨过马路走近牠,准备摄像时,牠又转回仓库旁的巷道。我追近一看,一棵大树的树荫下伏着三头野鹿。一头大鹿见了我,立即站起来横眉竖眼,护卫其小鹿。我不敢再近前,站在原地拍了一张照片。过了一会小野鹿也躺下睡觉了,但大野鹿却走了出来,沿人行道的草坪悠然的吃起草来。牠突然腾空竖起,探吃头顶上的嫩树叶子,这一突发动作,招惹许多路过游客停步观望或举机拍照。这时珍、娃娃、孝冬过来催我准备登船,我们边走边说,野鹿住闹市,视人如同类,真有意思。

山光水色饱眼福优哉游哉到美国

下午一点,游人在码头登上了国际游轮,票不对号,先来先坐。游轮分上下两层,上层没有篷盖,视野广阔,便于观看四周风景,但烈日炎炎,易于中暑,大多数外国人不怕日晒,纷纷登上顶舱。我们选择底舱,人少位空,宽敞舒适,透过玻璃窗,外面景色一目了然。这时,船上喇叭用英语告诉游人坐船注意事项,沿途景点及旅途往返时间。三儿择其要点告诉我们:“轮船来回各一小时,上岸游美国景区半小时,时间很短景色很美,爸妈不要睡午觉罗。”我笑着说:“放心我不会花大价来船上买午睡的。”大家听了哄然一笑,睡意消尽,精神抖擞。

游轮慢慢地离开码头驶向湖湾中线,船速越来越快,船的正前方微波闪闪,船的身后白浪滔滔,湖面上时而冲出几艘快艇,时而游来几艘帆船。一群群的野鸭在湖面上时起时落,时游时飞,数不清的海鸥在蓝天盘旋飞舞,随船追逐。珍看到这活跃、生动、激荡的湖面,兴奋不已,她不断地提醒我:“拍了吗?照到了吗?”一会儿又拍拍我的肩,指着两岸相对而来的崇山峻岭大发感叹:“这是画,又是山,这是山,又是画。”我笑着回答:“你说的对,这儿的山比画美!”她对我的回答会心一笑,表示赞同。难道不是吗?游轮两岸的山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令人目不转睛,眼花缭乱。这儿有被冰川推残的半裸山,从山顶到山腰,岩石裸露,寸草不生,但山腰之下直到湖边,却又灌木丛生,花草并茂。这儿有云遮雾盖满山青翠的林海群山,山沟沟里涓涓细流汇聚到湖边悬崖时,以万马奔腾之势,飞瀑而下,落声震天,其形其声令人瞠目结舌。这儿有终年冰雪复盖的群山,也有夏日半融半消的残雪山。这些雪山大都离湖边较远,比周边的山更高,蓝天上的白云总喜欢围着它们飞舞,让游人难于看清它们的全貌。大千世界如此众多的奇山异水,谁也写不好,谁也画不清。

当我俩全神贯注湖边秀丽的景色时,三儿和娃娃跑过来告诉我俩:游船马上到美国码头了。我们抬头一望,远方码头上竖着美国星条旗和加拿大枫叶旗,这两面旗子在旗杆上翩翩起舞。

登上码头,我们都有一种说不清的新奇感,我们脚下踏的是美国的土地,这算到了美国吗?。这时,三儿向一位加拿大码头女警察询问能否与我们合影,美丽的姑娘笑嘻嘻地说:“OK、OK”。拍完照后她笑着提醒我们:可以沿湖边小道去游览,半小时回来上船。这时路边全是同船的游客,都在忙着摄影留念,我和三儿、珍三人急急地走到了终点地——美国临时入境的海关。这个关卡的后面,仍是林木葱葱的大山,只有一条山间小路弯弯曲曲通向林海深处。此处两个美国海关人员正在验证几个要入境登山的加拿大青年。我们在休息亭拍了几张海景与一些野鹿犄角的照片,最后又与两位美国海关人员照了张合影就急急地赶回游轮,下午两点半准时回到了沃特顿湖码头。

雪山冰湖遇奇事

我们走下游轮后,接着上汽车,奔赴卡美伦湖。它距沃特顿小镇不远,是个雪山冰湖。三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湖畔,停车场上停放着数十辆大大小小的车辆。仅有的两个商店人来客往,一座咖啡屋内坐满了游客,一边品尝咖啡,一边闲聊。我们带着相机和望远镜,急急地赶到湖边。

湖的颜色与天空一样,碧蓝碧蓝,蓝的让人看不清它的深度,感受不到它的寒意。湖的西南面有一座又宽又高的大雪山,隔湖相望距我们有十多公里。许多游船像枫叶似的飘浮在雪山脚下的冰湖里,这是划船观雪山的最佳位置。据说这座雪山的背面就是美国,它在加拿大境内的雪水全部注入卡美伦湖。虽是盛夏时期,它整座雪山刚刚开始融化,在望远镜中可清晰地看到一条条的冰水山溪从山顶潺潺下流,湖水面约有一二十平方公里。湖面风寒,我和珍不敢乘舟泛游。三儿、孝冬带着娃娃,穿上秋装与救生衣划向湖中心。我俩坐在湖边,不时用望远镜寻找他们的小舟。距离太远,虽然看到小舟,但辨别不清人面。他们在湖里划了一个多小时,无力划向对岸雪山脚下,只好中途折返。

上岸后,我们选个当阳避风的小餐桌,吃点食品,正巧碰上一件奇闻。一位八九十岁的白人老大爷,鼻孔里插了一根输氧管,身旁放着一个小氧气罐,旁边站着同年岁的老太太还有儿媳、姑婿、外孙内孙沿桌围了一大圈。桌布上放了个生日大蛋糕,全家兴高采烈唱着生日赞歌。看上去老大爷体虚病重,却仍在强打精神以手势和微笑回应家人。我非常诧异也十分感动。这位病入膏肓的老人,为什么不到家里过生日?为什么这么牵挂这座雪山冰湖?他与它究竟有什么不能割舍的故事与情感?我们之中谁也回答不了,就算老人是个大自然的爱好者与热恋者吧。

接着我们在离湖不远的路上,又遇上更奇的一件事。当我们旁山而行,拐过一道弯时,一只大黑熊站在路边的山坡上吃一种红透的小野果。我们停车的位置距它不到三米,牠既不逃跑,也不惊恐,诚然不把我们当作敌人,牠全神贯注在这些结满红果的小灌木树上。我和三儿的相机都没电,只有孝冬的还能用。三儿轻轻地对孝冬说:“先录像,后拍照片。”我们后面有五六辆小车停下来了。谁也不敢下车,只是坐在车内,观看或拍照。牠仍然我行我素,嘴里嚼着红果,眼睛不时地瞄望路边车上的游人。看来牠不把这一小块红果树吃完是不会走的。我们要赶回营地做晚餐,无耐只好和这只胆大妄为的黑熊告别了。

8月4日星期四晴

营地清晨迎熊鹿

午夜,营地风动云起,松涛滚滚,恰似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似睡似醒,总担心狼呀、熊呀的,直到天亮才沉沉入睡。

刚睡不久,珍摇醒我说:“营地里进来一只棕色大熊,快点起来。”我说:“骗人。”站在一旁的孝冬说:“真的,我和妈到外面去洗漱时,好几个人看到了这头棕色大熊,有人还拍到了照片。”我急忙起床,三人走出帐篷去找熊。在路边遇见一位坐在帐前的华人青年妇女,她主动走向前来告诉我们:“这只熊可胖呢,我一出帐篷就见牠在这儿吃小红果,吓得我赶快躲进帐内去。”我们见洗手间门外又有一伙男女在那儿议论,他们指着前面一个小林子说,熊可能还在那儿,大家都不敢前去探视。过了一会儿,从林子旁的路边出来一个白衣青年女子,手里拿着一只长焦距照相机,她比谁都镇定,她满脸笑容将拍到的熊照给大伙看。呵,这家伙又肥又大,比我们昨天见到黑熊大多了。这个女子告诉大家:“它还在那儿吃红果。”她带我们去看,并说:“不要说话,不要惊动牠,不然会有危险的。”我们跟她走了一段,有点紧张,不敢冒险前去。又过了好一阵,有两个勇敢的黑人,还是走前去探看,由于林子里荆棘茅草茂密,他俩最后还是停止了危险的追踪。

我们想看这头熊,又怕见这头熊。珍说:“昨天是在车上看熊,现在要站在牠跟前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它冲出来咬人怎么办?不看了,回去吧。”我们三人这才走了。

刚走到我家帐篷旁,却看见一头黄色大山鹿,正在这儿大口大口地觅食小树上的嫩叶。我轻轻地绕过去,取出照相机,正要拍照,牠发现了,停止吃嫩叶扭头想走。我咔咔两声,照下了牠的倩影,牠急忙逃跑,我追了上去。这时珍和孝冬从公路上迎面走来,鹿正横穿公路,我又抢拍到一张她俩与鹿的合影照片,高兴极了。有意寻熊熊不见,无意觅鹿鹿上门。真是喜也恼也,奇也怪也。

(未完待续)

长按指纹,自动识别,添加







































白癜风治疗世家传承人
哪的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in-yiwuchina.com/hlszl/177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