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最会宠溺女人的城市
“那龙虎牌万金油的广告是从上海来的,美人图的月份牌也是上海的产物,百货铺里有上海的双妹牌花露水、老刀牌香烟……这些零碎物件便都成了撩拨。王琦瑶的心,哪还经得起撩拨啊!她如今走到哪里都听见了上海的呼唤和回应。”
《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受了情伤离开上海多年,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魂牵梦萦的华都。作者王安忆说:要写上海,最好的代表是女性。
年,奥地利画家弗利德里·希夫来到中国并在上海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说在上海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之中最快活的时光。他去过很多国家,画过很多美丽的地方。但后人发现,他所有的画作中,只有上海画得最传神,而其中画得最多的就是各色各样的上海女人。他喜欢上海,更爱上海的女人。在他眼里,上海女人是上海的灵魂,只有画上海的女人才能把上海画活了。
程乃珊在《上海女人》中写道:总觉得,有怎样的城市,就有怎样的女人……“东方巴黎”上海,更是一众决意活出彩虹的女人的神往之地,著名如一代影后胡蝶、阮玲玉、陈云裳,她们是广东籍,但令她们大红大紫的却不是与她们语言、生活习俗相近的香港,而是大上海。连年在全运会上争得游泳冠军的香港队运动员杨秀琼,在上海扬起的风头,也远胜过香港。
上海女人让世界爱上了上海,而也正是上海造就了这些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的上海女人。就像一个刻骨铭心的爱人,上海是一座会令女人对它不顾一切的城市。来了便不愿走,离开了最终会回来。这是一座把女人看透了的城市,纵容着女人所有的天性。女人,怎舍得它?
年《上海漫画》上一幅题为“秋冬之衣”的漫画非常写实的描绘了这一状况:秋冬之际,为选购换季服装的上海女人摩肩接踵地在百货公司的楼道里山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上海先有福利、泰兴、汇司、惠罗“早期四大百货公司”,后有先施、永安、新新、大新“新四大百货公司”。一本名为《AllaboutShanghai(上海大全)》的书这样描述当时的上海:置身于上海的繁华中,几乎要使人不知道该说上海是东方的巴黎,还是巴黎是西方的上海好了……外国游客一上埠,就会发现他们家乡的所有商品在上海的百货大楼里都有有出售。在上海的各大百货公司里,口红、丝袜、香水、围巾…女人们几乎可以买到世界上所有最新最时髦的商品,而欧美最新物品也会在上海及时登场。
女人爱美那是天理,而上海女人给上海惯的,那对美的崇尚是至死不休的。比如陈丹燕所作的《上海的风花雪月》中的郭家小姐,是个非常典型的上海女人,八十岁了依旧时尚美丽,洋溢着爱娇与精美。
“沪上淑媛”、“上海小姐”这样的美称在20世纪的上海就已经有了。“成为公认最优秀的女人”,女人心里永远都暗暗藏着这份虚荣心。上海实在太懂她们的这些小心思了,于是常有画报什么的精心挑选出封面女郎,为她们创造荣誉,设立标签,使她们成为“上海女人的最佳标准”。这些挑选出来的女人不一定非是名门闺秀或电影明星什么的,比如王琦瑶——只是一个上海弄堂里的平凡女子,当她上了杂志封面并被标为“沪上淑媛王琦瑶”,她便成了上海女人竞相模仿的话题人物,她旗袍上的样式、她烫发稍的短发都成为了上海女人圈中的流行指向标。
张爱玲在没落的时候依旧保持着喝下午茶的习惯,宋庆龄和宋美龄也非常喜欢在咖啡馆里点一杯咖啡、配一份小蛋糕。自上海出现了各式各样装修别致的西餐厅、咖啡馆、酒吧,就养成了上海女人在任何时候都讲小资情调。这种小资情调逐渐成为了她们骨子里的一种习性,渗透到她们自己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泡一壶英式红茶,一定要用上好的花骨瓷;在家里喝咖啡,也要打开留声机;甚至像张爱玲那样,死的时候也要躺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毯上,身上盖着一床精致的毛毯。
年,上海的一品香旅社开始仿照洋人举行“社交茶舞”,从此让上海女人迷上了跳舞。到了30年代初,大都会、丽都、百乐门、仙乐斯等娱乐场所纷纷闪亮登场,娱乐场所里花样百出的交际玩法,令上海女人开始越来越会为自己寻乐。上海的夜晚总让人觉得都是“派对之夜”,确实,上海女人喜欢参加派对,也喜欢在自己家中举行派对。或者邀请志同道合的太太小姐们一起组织沙龙活动,或只是邀请一些闺中密友来家中小聚。也有一些野心勃勃的女人,将家里的小聚会演变成自己的小朝廷,以此结交更多的达官显贵,发展自己的事业。
上海对女人的宠溺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更是有奢侈品聚集、高档会所酒店聚集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衡山路一整路的小资酒吧、每年2次的新天地上海时装周……都说女人是没有爱情的,谁对她好,她就爱谁。所以女人爱上海,选择在上海安定。
声明:内容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后台联系删除,谢谢!
得了白癜风能治得好吗北京怎样治疗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in-yiwuchina.com/hlszl/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