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研究化妆品行业国货崛起正逢其时

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6947166.html
本研究报告为龙马资本研究团队基于市场公开资料撰写,以供分享、交流,敬请阅读。

近年来,伴随消费者需求进阶,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行业有望长期繁荣。随着电商渠道高增长,在品牌、渠道、营销、研发方面综合能力突出的本土化妆品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丸美股份、珀莱雅也在近两三年登陆A股,业绩表现亮眼。行业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来源于消费人口持续增长、人均化妆品消费额上升以及电商渠道发展促进化妆品消费下沉。

本研报对化妆品行业进行了介绍与扫描,对化妆品产业链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彩妆、面膜、药妆细分市场的情况,并对相关上市公司及未上市公司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梳理。

目录

一、化妆品行业概述

(一)化妆品行业子品类中,护肤品占比最高

(二)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三)化妆品行业特点

二、化妆品未来市场规模增长的驱动因素

(一)驱动一:消费人口持续增长

(二)驱动二:消费升级拉动人均化妆品消费额上升

(三)驱动三:电商渠道发展促进化妆品消费下沉

三、化妆品行业产业链

(一)化妆品行业产业链概述

(二)上游生产商

(三)中游品牌商

(四)下游经销/渠道商

四、细分市场——彩妆

五、细分市场——面膜

六、细分市场——药妆

七、上市公司情况

(一)上海家化

(二)珀莱雅

(三)丸美股份

(四)华熙生物

(五)御家汇

(六)拉芳家化

(七)名臣健康

(八)青松股份

(九)壹网壹创

(十)青岛金王

八、非上市公司情况

(一)完美日记

(二)毛戈平

(三)上海百雀羚

(四)相宜本草

(五)伽蓝集团

(六)HFP

(七)上海悦目(膜法世家)

(八)薇诺娜

(九)嘉亨家化

(十)丽人丽妆

一、化妆品行业概述

(一)化妆品行业子品类中,护肤品占比最高

化妆品行业按品类划分可分为护肤品、彩妆、护发、洗浴、口腔护理、婴童护理、男士护理、香水等多个领域。根据Euromonitor年的统计,从全球范围内看,护肤品是化妆品中的第一大品类,占比达到27.6%,其次是护发用品(15.8%)、彩妆(14.3%)、香水(10.4%)、男士护理(10.4%)、口腔护理(9.5%)、洗浴用品(8.4%)等。

(二)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化妆品行业全球市场规模呈现波动性增长

根据Euromonitor数据,-十年间里,全球美容及个护市场规模呈现波动性增长,由年的亿美元增至年的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国,市场占比18.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消费国,市场份额为12.7%(日本7.7%,巴西6.2%,德国4.1%,英国3.6%,法国3.1%)。增速上,中国、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在过去十年内引领全球增长,日本、法国、意大利等成熟市场出现负增长,其他主要市场仍实现正增长。

2.化妆品行业中国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年间,中国美容及个护市场规模实现翻倍,由亿元激增至年的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9.9%。虽然在-年,受制于国内整体宏观经济放缓,消费增速回落,化妆品行业增速整体有所放缓,但在高端市场强劲增长复苏和大众市场增速企稳的带动下,年化妆品行业增速拐点向上,年、年同比增长10.2%和12.3%。据Euromonitor预测,中国化妆品行业年~年的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8.6%,预计年市场规模可达到亿元。

(三)化妆品行业特点

1.不断做“加法”,消费链条较长,消费习惯不可逆性

化妆品消费链条较长,消费者通常会经历“基础护肤-基础彩妆-精细化护肤与彩妆”这一进阶过程。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积累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化妆品的需求会渐趋精细化与专业化,产品使用不断叠加,且需求的增加与升级是不可逆的过程。根据天猫美妆的数据,最初只购买基础护肤产品的消费者,在此后通常会逐渐购买基础彩妆,进而越来越追求完整的护肤与彩妆步骤,消费者从“入门”到“进阶”可拓展和想象空间较大。

2.口红效应明显

“口红效应”又称“低价商品偏爱趋势”,具体指的是在经济不景气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者对于房屋、汽车等大额资产的购买力大幅减弱,而化妆品特别是口红这一“廉价非必要之物”可带来愉悦心情、安慰人心的作用,因此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抗周期性。

3.标品化程度较高,借电商之风,渗透率快速提升

化妆品行业相对标品,天然适合线上销售,受益于电商的快速发展,快速实现渗透率的提升。年电商渠道占化妆品销售达到27%,超越KA渠道成为化妆品最重要的渠道来源。

4.高端化是大趋势

在我国,大众化妆品仍为消费主力,年占据70.1%的市场份额。高端市场受益于消费升级,增速自年起迅速提升,与年增速分别高达25%与28%,同期大众品类增速企稳,二者的增速剪刀差迅速扩大。对比亚洲邻国,日本与韩国的高端市场份额分别达到43.3%与47.3%,远高于我国(29.9%)当前水平,我国高端份额增长空间依然较大。

5.大众市场主要是国产品牌的发力区域

大众市场、产品及品牌壁垒相对较低,本土品牌具有更强的消费者洞察力,-年,跻身大众市场前20名的本土公司由8家增加至10家,累计市场份额由11.6%提升至21.9%,前20名中国际公司市场份额则受到严重挤压,由49.4%降至38.6%。

从单品牌层面看,百雀羚、自然堂等“国妆”品牌市占率已跻身前五。不同于国外的集团化多品牌运营,国内化妆品公司对单一品牌依赖较强,目前处于建立多品牌矩阵的转型期,在公司市占率层面处于劣势。

二、化妆品未来市场规模增长的驱动因素

(一)驱动一:消费人口持续增长

资生堂在中国曾提出核心“化妆品人口”概念:1)居住在城镇;2)年龄大于20岁的女性;3)年收入不低于30,元人民币。随着城镇化的提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国内核心“化妆品人口”已从年的2,万人已增长到年的近2亿人,预计年将达到4亿人。

另一方面,男性美妆的崛起为化妆品人口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年男性美妆消费人数增速已超过女性。根据《年度消费报告》,年前三季度男性护肤品市场增长迅速,15-24岁与25-34岁两个年龄段的增速分别达到21%与30%。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in-yiwuchina.com/syff/229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