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驱蚊产品有毒,还是农药还能
夏天一到,各种蚊子纷纷出没,每天晚上都被折磨得彻夜难眠。这时,人们都纷纷向驱蚊产品求助。但是,一些骇人的传闻:“一盘蚊香等于六包烟”,“蚊香能让人中毒”,“蚊子是属于农药”,点了十几年的蚊香,真的有毒吗?
经资料查证:确实,蚊香不仅有毒,还属于农药。只要留意一下它们的商品标签,都会看到“微毒”二字,还能发现这些字样:“农药正式登记号”、“农药生产批准文号”。
蚊香是农药,岂不等于敌敌畏?有人说,再也不用蚊香,免得把自己毒翻了。而冷培恩(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主任)却不这么看。
夏夜多蚊,睡觉前,他常常会用电热蚊香。不惧“毒蚊香”,缘于了解。
他说:“买驱蚊产品,就是要选有农药登记号,有低毒或微毒标签的才行。这保证了两点,一是这个东西很安全,二是它真的能驱蚊。”
关于蚊香
没有“农字号”,安全没保障
什么叫“农字号”?
原来,按《农药管理条例》,凡是用来预防、消灭或控制有害生物的,都是农药。蚊子就是有害生物之一。
农药毒性有五个级别: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可是,低毒、微毒农药也是毒,怎么能说“农字号”驱蚊产品安全呢?
法律规定,要申请“农字号”,产品必须拿到农业部认可的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进行毒理学试验,包括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试验,眼睛刺激性、皮皮肤刺激性试验等。
“低毒”、“微毒”是什么概念?
“能被评定为‘低毒’、‘微毒’的驱蚊产品,毒性非常低,除了个别过敏体质的人,对大部分正常成年人来说是安全的。”冷培恩说。
相反,没有“农字号”,则意味着没有相应的监督,安全没有保障。
有些没有“农字号”的蚊香,厂家为了提高效果,在里面加了国家禁用的剧毒滴滴畏、六六六,气味特别刺鼻。
所以买蚊香,认准“农字号”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小贴士
点蚊香时,要开窗通风。
点着蚊香入睡,容易中毒或引起火灾。应在睡前两小时点燃蚊香,临睡前熄灭。
老年人、哮喘患者、过敏体质者、体弱者,应慎用。
关于驱蚊水
别看商场里那些瓶瓶罐罐都叫“驱蚊水”“驱蚊乳”,里面的驱蚊成分未必一样,有的是避蚊胺(也称“DEET”),有的是驱蚊酯(也称“伊默宁”),这两种物质都能够驱赶蚊子。
但从安全性来说,驱蚊酯略胜一筹。美国环境总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都表明,它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避蚊胺则是公认的“儿童不宜”。
有研究认为,避蚊胺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里某些酶的活性,可能与癫痫等脑病的发生有关。
美国儿科协会建议:2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应使用含避蚊胺的产品。加拿大卫生部也指出,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能使用该类产品;6个月到2岁的,每天只能用一次。
普通花露水属于“妆字号”,本身没有任何驱蚊作用。只有在其中加入避蚊胺或驱蚊酯,才具一定的驱蚊作用。这类花露水,一般商品名都是“驱蚊花露水”,属于“农字号”。
小贴士
不宜涂在有伤口的皮肤上。
花露水里含有酒精成分,保存时以及使用后不能接触明火。
老年人、哮喘患者、过敏体质者、体弱者,应慎用。
关于防蚊手环、防蚊贴
有商家称,驱蚊手环和驱蚊贴,靠香茅草精油、薰衣草精油等植物精油来驱蚊,纯天然,环保又健康。
冷培恩进行过多次植物精油的驱蚊实验,他的结论是:“健康是肯定的,但几乎没有驱蚊效果。”
那从除虫菊里提取的“天然除虫菊素”呢,有用吗?
蔡松武(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认为:“除虫菊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驱蚊效果有限,目前还不能代替化学合成的驱蚊产品。”
资料来源:中华养生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de-in-yiwuchina.com/zzhls/15272.html